新闻作者:黄敬凯 张萌冉 责任编辑:王中新
为进一步加深我部学生对地貌学、地质学等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全面提升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6月29日至7月4日,我部组织2024级本科生前往嵩山地区开展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本次实习由地理科学21点五龙
党委副书记徐小军、实习队长陈英勇等15位教师带队,2024级地理科学类专业、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以及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共280余人参加了此次实习。

6月29日上午,实习队师生在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2306教室召开实习动员会。会上,徐小军强调了实习的重要性、实习的纪律,以及实习的注意事项。陈英勇对实习的日程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着重强调了安全规范和纪律要求。随后,教师冯伟和高文华深入讲解了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概况等专业知识,为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30日至7月2日,全体学生分为三队,由专业老师带领,携带罗盘、地质锤、皮尺等实习工具,分别前往玉皇庙路线、石淙河—观星台路线、耿庄路线和鹅岭口—少林口路线开展地质地貌实习。在玉皇庙实习点,学生们沿实习线路观察了从元古宙到新生代不同时期岩层的组成与特性,并测量断层面的产状,绘制了古堆坡信手地质剖面图;在石淙河—观星台路线实习中,学生们首先前往观星台参观学习,随后来到石淙河,对该地喀斯特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观察断层面的特征、岩石的岩性,使用罗盘测量岩层和断层面的产状,绘制了石淙河河谷的信手地质剖面图;在耿庄实习点,学生们使用皮尺、罗盘等工具,对河流阶地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绘制邵阳河河谷剖面图;在鹅岭口-少林口实习线路,学生们沿途仔细观察了早古生代不同时期岩石的岩性特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地质构造的特点,运用地质锤采集了相关岩石样本,并详细记录调查内容。
7月3日,实习队前往嵩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嵩山地区独特的地质构造以及其演化历程。随后,实习队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进行实地考察。在逍遥谷,学生们重点观察了洪积扇扇顶相沉积物的特点、洪积扇扇顶相沉积物特征、太古宇登封杂岩的岩性结构、辉绿岩墙特征以及逍遥谷断层及其断层三角面,进一步加深了对洪积扇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的认识。完成了一系列考察任务后,实习队伍来到太室山广场合影留念,并成功登顶峻极峰,在饱览壮丽山景中深化了对嵩山地质地貌的认识。

7月4日上午,裴宏业老师对此次嵩山地区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实习汇报、实习报告相关事宜做出详细安排,野外实习顺利结束,全体师生乘坐大巴返校,继续完成实习汇报和实习总结。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此次嵩山地区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实地考察与学习契机。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深入探究了嵩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深刻理解了该地区构造运动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学生们观察了嵩山的地层特点,掌握了丰富的野外工作技能。学生们在团队协作中不断成长,团队合作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锤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此次野外实习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锻炼,更是对地学人“脚踏实地、探索地球”精神的传承。未来我部将继往开来接续奋进,坚持实践育人,为强化学部实力而持续努力。